思政精品项目(教育部)

武汉科技大学:“红色钢铁熔炉”铸就新时代钢铁脊梁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建设需要,开创出具有“一个钢铁品质、两座精炼熔炉、三维浇铸锭模、四重锻造特性、五项熔炼计划”的“红色钢铁熔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熔炼“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新时代钢铁脊梁”。

阅读全文
山西师范大学:构建体验式“思政街区” 文化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山西师范大学整合全校思政育人资源,系统打造3109平方米的“一街八区”集成化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全面打造校园全覆盖沉浸体验式“思政街区”育人体系,建设学生身边自然、温馨、可感、可触的思政“生态园”。

阅读全文
江南大学:以美育人 启智润心,“艺术课堂”文化育人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2015年12月,江南大学“艺术课堂”文化育人项目正式创立。这是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打造“美育大平台”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建设与实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为目标引领,聚焦大学生思想文化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

阅读全文
成都师范学院:薪火传承“中华师道”,奋力造就未来之师

成都师范学院坚持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着眼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弘扬传承教育家精神,系统实施“薪火·行知”计划,搭建“行知讲堂”“行知故事”“行知悦读”“行知实践”“行知观察”“行知教研”等六大板块,构建师范生师道传承一体化模式,培树师范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1000余名学生奔赴乡村教育和教育扶贫一线实践,惠及5万余名乡村和民族地区儿童,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阅读全文
西华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思政创新与实践

数字时代对高校精准化育人、精细化管理带来机遇和挑战。为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决策部署,西华大学在12年网络思政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律,以数字思政平台建设为抓手,“三融三进”探索数字赋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新路径。

阅读全文
南京大学:“博”讲中国故事——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探索构建“三维双向”实践育人模式

立足研究生群体特征和新时代使命,博讲团提出思想引领、基层实践、青年成长“三维”育人体系,依托理论宣讲、校地合作、“大思政”课育人载体,构建以理论宣讲服务基层为主要路径的“双向”育人机制,形成旗帜引领、联学联讲、服务地方、对口西部、寓学于讲等鲜明特色。

阅读全文
四川大学:“大川文艺轻骑兵”向美而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川大学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五育并举”,不断强化美育育人功能,从2018年开始持续建设“大川文艺轻骑兵”美育志愿服务项目,扎实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阅读全文
大连海事大学:创新搭建以逆商培养为主线的心理育人体系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愈加严峻。大连海事大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应对策略,并于2020年提出了“逆商培养”的心理育人思路,即聚焦学生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的提升,把学生逆商培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阅读全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传承与创新——基于“一团一长一课一节一刊”的长江水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1959年创校以来,历经校址辗转、体制变更、层次变化,始终不改“以人才报国、保大江安澜”初心,坚持因江而生、依江而兴、向江而为,将行业背景、地域特色、城市名片作为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底气,主动对接长江大保护战略,契合行业发展大趋势,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以“三个一体化”构建全链条实践育人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立足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伟大实践,面向国家航空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资源,全力打造基于“小我融入大我”逻辑的多元化、立体化实践育人格局,为创新全链条实践育人体系提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阅读全文
四川外国语大学:打造理论武装国际传播人才示范课——积极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是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有力抓手。四川外国语大学聚焦时代新人群体特点,坚持多主体参与、多层次构成、多渠道协同,增强“三进”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

阅读全文
山东农业大学:把“自找苦吃”精气神植入青年成长基因

山东农业大学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开展“万名学子联万村 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组织1.2万余名师生深入全省5.5万余个行政村担任乡村振兴驿站科技专员,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进“万家门”、行“万里路”、解“万家事”,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初心,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生产的过程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阅读全文
北京联合大学:“志愿精神+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以党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志愿精神+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引导教师和学生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暑假定期与平时常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乡村基层一线,长期开展“数商兴农”“文旅助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服务、“百师进百村”乡村特色营造、“非遗进乡村人才培养”“非遗小院”村校共建。

阅读全文
延边大学:持续开展“中华情·边疆行”社会实践育人活动,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引领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落地落实,在吉林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教育厅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21年12月起组织实施“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阅读全文
新疆医科大学:探索“3363”实践育人模式,推动“青马工程”走深走实——以助力“访惠聚”驻村项目为例

新疆医科大学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推进“青马工程”,探索“3363”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助力“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实践项目,让青年学子有情有爱扎根祖国大地,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有形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阅读全文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三升三专三化”建设模式探索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三升三专三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通过构建辅导员队伍职级晋升、职称晋升、职务晋升“三升”通道,实施辅导员队伍专业型、专才型、专家型“三专”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多样化培养、品牌化建设、差异化评价“三化”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能力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阅读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典型案例:拓展网络空间,丰润人文滋养,以“财骏”微形象为中心, 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式建设

内蒙古财经大学团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目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工作全过程。以“财骏”微形象为中心,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和新载体,不断丰润人文滋养,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式建设,全力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和新阵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