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新要求,推动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使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提供的各类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和应用服务,推进“A+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数字技术重塑教学空间,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整合园区、企业、学校多方资源,创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运营和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实训资源的使用效益。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阅读全文完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教材开发机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等为载体,开发适用模块化教学、通俗易懂的“活页式”教材。
阅读全文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
阅读全文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合作,深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立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推进的专业群建设新机制。健全校企合作利益机制,联合区域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
阅读全文建立健全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和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优化群内专业结构,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校企共同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
阅读全文健全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引进行业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一线技能人才到校全职任教;设立产业教授特聘岗、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吸引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技艺传承人等到校兼职兼课。
阅读全文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对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跟岗挖据绘制能力图谱,升级改造课程内容,更新迭代课程资源,转化企业培训资源,建设“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