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个性化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开发者共同关注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新型的教育支持工具——教育智能体,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教育智能体并非单一的技术产品,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支持系统,它通过分析学习者的特点、需求和进度,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路径,从而帮助每个学习者更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这种系统不替代教师,而是作为辅助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习体验。
怀进鹏部长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传统社会分工体系,催生新的职业形态;正在改变知识产生与交流的方式,大幅提升知识更新速度,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的方法与底层逻辑。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11月5日,“AI赋能高等教育课程智能体建设”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旨在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贯彻落实《“人工智能+”行动》部署要求,汇集了来自全国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代表200余人,共商智能教育发展大计。
10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融创课堂”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总结学校在学段贯通和学科融通中的研究与实践典型经验,探索贯通培养与融创赋能的创新育人路径。
近日,甘肃开放大学首个自主设计与开发的课程智能体——小学教育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智能体“润禾”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学校在数智赋能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老师和学生们悄然开始创造性地利用ai打造个性化的智能体,由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牵头成立的“教育智能体协同创新实验室”也应运而生,教与学正慢慢地变得大不一样……
2025年,我们正站在教育变革的历史性拐点。人工智能,特别是高度进化的“智能体”(AI Agents),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或简单的辅助工具,它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第四季度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不仅是全年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窥探未来教育形态的窗口。本文将以数据为支撑,以分析为脉络,为您描绘一幅智能体赋能教育的生动图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教育专场上,腾讯教育聚焦AIGC与Agent方向的创新应用与探索成果,发布“腾讯教育智能体平台”,并展示了AI基础设施升级、AI Agent平台工具与教育场景化应用、AI+教育生态体系创新等重要进展。同时,面向高等教育领域,腾讯“AI百校行”正式启动;面向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AIGC创作工坊也将加速落地至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
9月10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全院师生欢聚一堂,召开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全院师生共庆第41个教师节,“临床医学教育AI智能体与知识库”在现场正式亮相。
8月29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初发平台“智能体”开发实训课程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由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苍圣担任集体备课指导,全体授课教师积极参与,围绕“智能体”开发实训课程展开深入学习和热烈讨论,为即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智能体开发实训课程做好充分准备。
为紧跟“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浪潮,助力全校教师精准掌握智慧课程建设方法与智能体应用技巧,加速推进学校智慧教学体系迭代升级,教务处邀请超星泛雅集团高级工程培训师郭惠媛,于 9 月 3 日在信息与控制学院 1 楼报告厅开展“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专题培训。培训由教务处副处长曲晓涵主持。
为积极探索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新形态,推动课程建设的创新发展,帮助教师将AI深度融入教学设计全流程,实现AI赋能的精准教学,8月11日上午,教务处在线开展课程专属智能体建设与应用实操培训。我校2025年立项课程专属智能体建设项目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以及其他感兴趣的教师共18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会由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科白鹏玲主持。
近日,以“智育智教,创见未来”为主题的“教育智能体创新应用”论坛在沪举办。论坛由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汇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元领域的高级专家、学者及领军企业代表,聚焦教育垂类大模型及智能体的搭建,致力汇聚产学研用多方智慧,推动教育智能体的应用趋势与规范发展。论坛还发布了《智能体教学与评测指南》,为教育工作者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提供实操性指导。
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呢?近日,以“融合与创生:AI驱动的教育变革”为主题的第三届北外滩教育发展论坛在世界会客厅举行。论坛上,专家们普遍表示,AI教育的核心并非技术叠加,要学会从“拿来用”到“量身造”。
在教育数字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湖南工业大学携手强智科技精心打造了「教务智能体」,不仅懂业务、会服务,更将AI技术融入师生日常、教务管理全过程,开启智慧教务服务新体验,标志着学校在教务服务智能化道路上迈入新阶段。
7月4日上午,山东建筑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应用研究院揭牌仪式,并发布“山建大智思体”教育大模型平台。目前,该模型已上线了70多门课程“AI智能课程助手”,24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就像给每位学生配备了一名24小时在线Deepseek一样的助教。
当前,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发展,正在加速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然而大模型就如同发电站,需要各种各样的AI智能体作为家用电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简单来说,大模型为智能体提供算力基础,是智能体的“智商”,决定智能体聪明程度;智能体为大模型链接应用场景,是大模型的“手”,让大模型得以在复杂环境中完成具体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横跨产教两界的复杂教育类型,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为自身发展服务,必须分层分类搭建大量的职教智能体。
阅读全文如今,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育人模式的升级。针对这一潮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简称“工美附中”)设计了“智能体”APP的教育模式,以“数据驱动教育生态重构”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覆盖教学、管理、服务全场景的智慧校园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