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更有效的发挥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功效,人才培养更有科学性、目的性、针对性。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是学校经过6年教学与实践总结、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内涵如下:
阅读全文成果以培养具有科学思维、问题解决和协作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课程思政项目、学生学习团队建设、“一院一竞赛”工程等多措并举,探索深度融入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落实学生个性化、互助式学习。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坚持“问题导向、教师共创”原则,建立涵盖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教学指南三层级的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框架,形成基于标准的一流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构建了高质量、协同化、可续航的一流课程建设体系,逐步实现课程开设从基于知识体系转向核心素养,教学主线从知识章节转向学习任务,个性化培养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引领。
阅读全文2018年12月,由机械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士丁汉及其团队完成的“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这样一套培养体系中,学生不再仅仅只是“考生”,而是成为了真正的“探究者”。
阅读全文政策导向与时代任务: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美术学科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强调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既是美术教育的主力军,也是美育实施的排头兵。
阅读全文“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党中央连续15年将一号文件聚焦于“三农”,基于此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校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2010年,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在《吉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指导下,确立了以系统化、精准化“双化”理念为指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以《地方农业院校“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为代表,以17个省级课题和8个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支撑的项目研究与实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