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奖(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新时代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公共管理“双一流” 建设和学科评估A+单位之一。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公管学科亟需全面反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阅读全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通专融合,理实融通,科创融智,培养航空强国领军人才

航空强,方能军强、国强、民族强。航空科技发展和航空人才培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百年航空征程波澜壮阔,西工大作为国家航空教育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在国家从航空弱国向航空大国转变过程中培养了大批航空英才,塑造了军机三总师、民机三总师等杰出人才,为国家航空事业做出了斐然贡献,成就了西工大现象,社会广泛赞誉,国家高度认可,国际重点关注。自2007年开始,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新工程,聚焦新工科内涵发展,提出了个性培育、终身发展、全面成才的教育理念,坚持特色办一流航空本科,积极培育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航空强国领军人才。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构重塑、交叉贯通”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改革的上海交大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今应对国际竞争与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2008年,经过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对“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共识与合力,并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口,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重构组织重塑体系,逐步构建了一个多主体协力、多学科交叉、多维度开放的创新实践育人体系,使学生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更多地了解社会需求与产业发展,培养跨界思维、系统工程能力与主动创新能力,在不确定性问题与不断挑战中实现自我成长。至2016年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了学生创新中心,成为学生的设备图书馆、学习工作坊、科创练武堂与校企握手区。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面向大学各专业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计算已经成为实验和理论后的重要研究范式,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发挥着倍增器、甚至颠覆性的作用。为培养符合国情和时代需要的计算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管海兵教授等人提出“组建校级计算团队开展多师教学”+“研制校级计算平台支撑教学科研”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计算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提升各专业大学生运用计算解决本领域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新时代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新战略、科技革命新趋势和医学发展新要求,充分发挥“部市共建”“部部共建”体制机制优势,依托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整体优势,立足医学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的优势,着力培养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本成果契合“新医科”要求的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了新时代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是“X+医”与“医+X”交叉协同。推进以临床医学为引领、生物医学科学为基础、医学技术创新为重点的专业布局;建设纵向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进阶式实验整合课程和医工医理医文等交叉课程及系列配套教材;组建学科融合师资团队和高水平创新师资团队,完善医学生知识体系。二是教学引领与科研创新协同。将创新能力培养系统性纳入课程体系,以交叉学科为引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以大师引领、名师示范和三师联动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以课内外和海内外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医学生中国价值和全球视野;以制度建设为突破,有力支撑育人生态。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五育融合”为发力点培育时代新人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重引领、强优势、补短板、促融合的探索实践,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信息+”和“+信息”需求牵引的基础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全球信息革命浪潮下,信息类基础课程在各领域学生知识构建和素养培养方面不可或缺。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人才培养“要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融合发展转变”的明确要求。信息类专业学生是前沿创新引领和攻克“卡脖子”难题的未来中坚力量,为迎接层出不穷“信息+”新技术更迭挑战,亟需基础课内涵同步升级,以跨领域融通、高阶思维等能力应对未来发展的复杂情境,即“信息+”需求。非信息类专业学生面对原专业“+信息”交叉融合的新机遇、新挑战,亟需构建信息基础知识体系,提升跨领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即“+信息”需求,但受到所在专业的师资、实验条件等多重资源限制。

阅读全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理论引领,模式革新,资源筑能:高校一流教师教育教学发展体系构建与实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成果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塑造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持续发展力为核心,5所不同类型高校和陕西省高教学会发挥联合优势边研究边实践,在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教改重点课题等12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支持下,构建并实践了理念、模式、资源和机制系统集成的高校一流教师教育教学发展体系。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使命驱动、专创融合、生态赋能——电子信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全球正处于电子信息全面引领创新、重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战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急需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专业基础深厚、具有跨领域知识融通和卓越研创能力、具备开拓进取和行业引领潜质”的卓越创新创业(简称:双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双创育人历史悠久,培养出杨嘉墀、王安等一大批杰出校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电院)始终以谋国家强盛、求科学真知、育时代栋梁为己任,自2013年起,及早布局集成电路、系统软件、信息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双创人才培养。

阅读全文
国家级成果奖:具有深厚网络背景的特色化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

针对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学科口径宽泛、创新驱动力不足、实践能力弱化的挑战,从培养定位、理念、风格深入探索,提出“计算+X网”特色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三新”理念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打造具有“三实”风格的实践能力培养生态。成果形成了一套服务“网络强国”国家战略、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计算机学科人才培育体系,为计算机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强化探索了新途径,被几十所高校采用或借鉴,直接受益学生数万人。本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为“A”,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了具有深厚网络背景的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品牌,为国家信息网络脊梁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阅读全文
国家级成果奖:课堂小舞台撬动国际竞争大舞台:移动通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实践

针对移动通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为社会添才,创新为国家分忧”的育人理念,创建并实践国际竞争引领、知识主动迭代、科产活水促学的移动通信一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一支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输送成建制、高质量本科毕业生近万人。培育一批在攻克关键技术、引领标准制定、主导产业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撬动以标准化为主战场的国际竞争大舞台,有力支撑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自主可控,为“3G跟踪、4G同步、5G引领”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模式已被清华、北大、东南大学等50多所高校借鉴并获高度认可。

阅读全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融合”工程教育新体系改革与实践

国家发展战略和新一轮产业变革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工程教育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本成果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融合”新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多年推广实践,构建了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的“四融合”工程教育新体系。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师引领,四位一体”培养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以交大医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结合健康中国建设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提出“培养德才兼备,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并举,具有国际化视野,有灵魂的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的目标,名师引领,以胸怀家国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视野“四位一体”培养卓越口腔医学人才: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引进探索为我所用,再塑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新的历史节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将在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以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教学成果奖:以国际化项目为载体的中职制冷专业 “三教”改革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该成果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任务要求,凝练出以国际化项目为载体的中职制冷专业“三教”改革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即构建“国际视野,一专多能”师资成长路径;构建“标准对接,校本转化”教材建设路径,形成制冷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梯度分解,创新综合”教法改革路径,形成“育训并举,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式,达成“三教”改革总目标。体现了三条路径深化“三教”改革的方法创新,标准贯穿推动“岗课赛证”的模式创新,项目建设推进“课程融合”实践创新,该成果已向国内外多所中高职院校推广和应用。

阅读全文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科尔沁右翼前旗中等职业学校“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

对中职学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更有效的发挥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功效,人才培养更有科学性、目的性、针对性。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是学校经过6年教学与实践总结、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内涵如下:

阅读全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标准引领学生自主信息融合,一流课程建设体系探索与实践

成果以培养具有科学思维、问题解决和协作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课程思政项目、学生学习团队建设、“一院一竞赛”工程等多措并举,探索深度融入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落实学生个性化、互助式学习。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坚持“问题导向、教师共创”原则,建立涵盖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教学指南三层级的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框架,形成基于标准的一流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构建了高质量、协同化、可续航的一流课程建设体系,逐步实现课程开设从基于知识体系转向核心素养,教学主线从知识章节转向学习任务,个性化培养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引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