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景宁实验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大思政建设模式,汇聚红色力量,整合教育资源,打造社会课堂,拓展协同格局,使铸魂育人的“大思政课”针对性更强、有效性更高,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红色引擎 思政润心
以立德党建为核心,围绕全过程、序列化、浸润式大思政课理念,实现文化、课堂、团队建设的一体化,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一)构建思政文化“主战场”
大思政主题文化彰显特色。坚持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少年军校阵地文化、廊道文化、广场文化、道路文化。
其中廉洁教育形成“五廉并进”格局;将红船精神、包钢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神州家园等党史故事融入道路文化中。
以道路文化为依托,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内蒙故事,讲好学校故事,正在成为“打卡新风尚”,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熔炉”中,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铸牢思政课堂“主阵地”
为深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打造了“红色矩阵”,用大思政“四维红课”,铸牢信念根基,落实思政一体化建设。
把党建引领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例,通过与蒙古族学校手拉手结对交流,真正实现教研联动、资源共享、活动共育、互学互鉴。
(三)高树思政团队“主旗帜”
精心组织并开展四大品牌节日主题教育,教师节焕发追求卓越激情;三八妇女节颂扬巾帼不让须眉时代风采;欢庆“七·一”高举永不褪色旗帜;欢度国庆,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每月“致远”榜样教师推选活动,以红色思政理念,助力教师成长。
红色矩阵 思政铸魂
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三步联动构筑“红色矩阵”,以红色为底色,绿色为特色,促进育人本色——立德树人。
(一)红色为底色
坚持党建引领,借人武部优渥资源,打造“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的红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为思政一体化建设奠定组织基础。
(二)绿色为特色
军地共育,突出国防特色。以少年军校为突破口,打破科室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分年级、分学科、分主题着力研发系列校本教材,跨学科开展思政课程。语文学科与班本课程结合形成《红色印记》;音乐学科《军歌嘹亮》;体育学科《重走长征路》;信息技术学科《科技绘祖国》;美术学科《闪亮的足迹》;道法学科《我与国防》;心理学科《心理护航》。与西安交大研支团博士生合作研发少年军校红领巾小骨干专题课程等,国防日全面推进,并且拓展延伸到课外,人人走向校园、走出校门宣传国防发展史。
梦想林。与东胜区人武部、教体局一起走进国防林义务植树。种下梦想树,挂上梦想牌,发出邀请函,二十年后再相聚。
军乐团。联合人武部为该校组建师生军乐团,和人武部在重大时间节点同升一面旗。
军事运动会。首届国防军事运动会特色彰显,各大平台争相报道。爬雪山、过草地,射击投掷,翻躲瞄准,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既是体力耐力的比拼,更是眼力脑力的竞技!以活动激发景宁军娃之内驱力,自主爱眼护眼,实现军人梦,强军梦。
由点成线、连线成面,创新载体,网络扬红;启动仪式,校园普红。既有基础活动,全员参与;亦有特色活动,分年级进行,党团队一脉相承,厚植校园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沃土”。
(三)育人为本色
思政一体,育根触魂。学生把学习体验内化为理想信念和品德修为,转化为爱国行动和学习动力,以体辅德、以美育德、以劳树德,实现五育融合,校园变得活力四射,各类赛事捷报频传。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充分发挥东胜区融媒体中心景宁实验小学融媒工作站的社会效能。解说全员化,变身小主播。三年来,为自治区盟市督导组、市区人武部及区里各部门领导等先后解说30余次,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红色殊荣 思政赋能
在思政一体化建设中,被授予东胜区最强党支部、东胜区首家国防教育示范校;鄂尔多斯市首批“少年军校”;自治区首届“最美北疆国动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党团队思政一体化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教育体系。
以德育撬动智育,围绕“双减”,紧扣“双新”,以教学评一致性的“闭环思维”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终为始,启智增慧,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涌现出一大批“四有”好老师,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奋楫正当时,扬帆再出发。东胜区景宁实验小学将以思政纾发展之困、以思政汇育人之力、以思政聚创新之势,以“大思政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