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育部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以语言为笔,绘就新画卷

2024年8月,外语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项目,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愿景,以多元语言为载体,深化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陆续与青岛市大学路小学、第三实验初中等近30所中小学建立共建基地,搭建起“大手拉小手”的合作桥梁。

项目创新性将本科生必修思政课程与双语研学实践深度结合,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以多语言形式“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又依托外语专业优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深化思政认知,在躬身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浸润同频共振”的育人实效。


一、研学体验:行走的思政课

“红色足迹铸英魂,实践课堂显真知”。学院成立“多语思政大课堂中心”,依托外事帮、红·礼宣讲团、艺术团等特色学生社团品牌,开展“大手拉小手·双语研学行”系列活动,与20余所中小学开展共建活动,外语学院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外语向中小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累计接待研学团队数千人,获得中国教育在线、青岛市共青团、青岛网、观海等近10家媒体30余篇报道。


 ed_1755495207796999.png

ed_1755495249461276.png


 “红·礼宣讲团”带领中小学生双语探访青大校史馆、名人广场等文化地标,以多语叙事展现大学精神;外事帮志愿者通过中英双语工作坊,从“五月的风”雕塑延伸至青岛红色历史,通过中英双语对话感受城市精神,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ed_1755495359977524.png


学院举办第27届的外文短剧大赛,特邀150余名中小学生观摩《春生敦煌》《失落的村庄》等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外文剧目,让学生在跨文化戏剧体验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ed_1755495395178862.png


“Echo译述”多语校史讲解团,用7个语种为研学少年带来定制化校情校史讲解,让广大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亲身体验,将青大精神和梦想的种子深植童心。


ed_1755495436788987.png


 家长们在反馈中感慨:“最有温度的思政课堂,这种教育太有意义了!”“孩子回到家神采飞扬地跟我说,妈妈,大学真好!”


ed_1755495466155113.png

  

二、志愿服务:青春的责任田

“知行合一润初心,躬身奉献强担当”。外语学院学生志愿者联合市南区教体局,组织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的学生们开展“栈桥英语角”活动,通过沉浸式外语实践和互动式文化体验,用英日韩等7国语言介绍青岛历史、美食及特色品牌,实现了思政教育从“课堂输入”到“文化输出”的升华。学生志愿者深情回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作为文化桥梁的力量,更坚定了用专业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的使命担当。期待与新时代青少年携手,向世界传递更动人的中国声音。” 


ed_1755495496363295.png


外语学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项目在城市发展中寻资源,联合青岛市外办、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旅局等单位组织开展“译象青岛”城市文化外译工程,协助完成小青岛等20处地标景观、100余处主要人文景观的多语标准化翻译,为青岛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贡献青大力量。 


ed_1755495524301632.png

 

三、教研相长:育人的同心圆

“跨学段教研破壁垒,螺旋式提升育新人”。外语学院与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青岛崂山区中韩小学等近30所中小学建立“大中小学多语思政共建基地”及“脑认知与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共建基地”,团队整合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及脑科学前沿成果,助力中小学生提升外语口语、语言演说及记忆思维学习能力,通过开展培训、联合教研、校外导师聘任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形成教育合力。 


ed_1755495564145458.png

ed_1755495592957023.png


历经阶段性探索,外语学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项目已形成“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实践育人”的特色发展路径,以“教师党员带头设计课程、学生党员带头参与实践”的双带头机制,将思政教育融入党员发展全流程,学生第二党支部获批学校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教工一支部获批第三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今年,项目团队探索多语思政教学模式,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成为省内思政教育创新的标杆案例。

未来,外语学院会秉承“博学外国语,笃行中国心”的院训,从“小课堂”的理论深耕到“大课堂”的实践浸润,以系统观念绘就育人长卷,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提供“青大方案”。



内容来源: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大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