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连接纽带。
课程根据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提出了基于科学思维养成的“双线四融”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将思政元素合理,巧妙地融合进课程的专业知识中,采用情怀素养养成、知识理论学习和思维能力锻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严谨的科学素养,构造本课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将“双线”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环节,形成了基于科学思维养成的“双线四融” 教学创新模式;
按照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编写德识能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认知新事物的思维顺序进行三层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互动,构建思政和思维的参与式课堂;
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学;
通过多元考核方法精细化分析学生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从而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的反馈迭代,不断持续改进,收敛形成最适合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方法。
三、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实践
1. “思”与“政”双线挖掘,凝练思政元素
“思”—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和行业素养。
“政”—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忠诚感,认同感和责任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从国家战略和社会热点、哈工大百年发展史、总书记对青年的关怀嘱托和哈工大的特色优势等四个角度深度挖掘和凝练,形成适合专业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
2. 基于科学思维养成,思政元素融入
“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
所以,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外一体化思政元素全环节融入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照搬教材内容的顺序,以学生认知顺序为依据,注重科学思维培养,调整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元素,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采用教学环节,思维和内容三方面的设计,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形成引导,思考,认知,思考,分析总结,再引导,再思考……,环环相扣,反复迭代,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设计。
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本课程入选黑龙江省线下一流课程,第三批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主讲教师获得黑龙江省第二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第五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
教学团队获得第二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竞赛副高组一等奖,卓越大学联盟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
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教育发展大会和第四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上介绍了该课程的建设情况,并获得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双创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省级金奖1项;教授的学生在国内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就业的人数占比85%以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们积极参加各项公益事业,踊跃成为社会服务愿者,先后10人次获得校级优秀志愿者。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