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渝教高函〔2023〕43号),我校组织申报的6门本科课程全部获批为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相应授课教师和教学团队被认定为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获认定课程门数及比例均居重庆市同类院校第一!
近年来,我校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相关文件、开展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组织课程思政赛课活动等多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01 坚守育人使命 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重庆移通学院自2020年起,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精准培育等方式,分阶段进行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立志于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培育一批校级课程思政先进典型,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进一步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思政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行政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个专项工作小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严格党组织生活和党性教育制度,签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承诺书,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建立学校和学院领导随机听课、教学督导随堂听课、教学骨干分包听课、邀请学生定期评课等制度,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明确教学设计、育人因素、挖掘转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方面的测评指标,纳入评课评教指标体系开展实质性评价。
学校连续两届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奖;曾荣获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几年,学校共获批市级思政教改项目13个,校级思政教改项目22个,34名教师获得“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1名教师入选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淬炼·商学院学生支部成功进入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获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多次报道。
02 青年教师展风采 课堂竞赛促成长
同时,我校积极举办课程思政青年教师大赛,通过竞赛形式,向广大青年教师传递鲜活的思政教育理念,激发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热情。这有助于加强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将促使我校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张校长在一次课程思政大赛中致辞到,希望大家以竞赛为契机,开展充分的交流,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他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课程思政是实现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并对老师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他表示,我校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排头兵,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才有德、“大写的人”,课堂无疑就是主阵地,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融入思政元素,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二要找准切入点,力戒形式主义。他强调,课程思政绝不是思政课程,要把思政元素有针对性的融入各个课程,不能生搬硬套,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励学生,使学生奋发向上;三要久久为功,以本次竞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带领我们的青年教师加速成长,使得学校能够真正办成一个最受社会尊崇的民办大学。
在我校竞赛中,青年教师通过大赛的准备和比赛环节,需要总结经验、分享教学案例并进行展示,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借助大赛平台,青年教师可以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吸取借鉴,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
学校将持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发挥教学比赛对课程育人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渗透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
03 理论结合实践 切实体验第二课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提出把“思政课开在校园外”“把思政课开在生活中”的理念,开辟实践教学新样态、新形式、新思路,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学校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不断拓展第二课堂,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鼓励各教学单位利用学校的完满教育平台、书院制育人模式举办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依托学校校企合作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知识与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知、提升感悟、锻炼成长,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学校已成功签订多个实践基地,建立以邓小平故居、杨尚昆故居、王良同志纪念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深化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大学生文化实践。建立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为代表的法治教育基地,通过举行“模拟法庭”和建立“法制宣讲团”等形式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和法律意识。建立以重庆三峡博物馆、巴人博物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成立红色光影学堂,通过“诗音话影”等手段,深化红色影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
04 创新打造一站式书院思政社区文化
学校以书院为载体,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书院社区化、交互化、共享式特点,把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时间和生活空间,使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拓宽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打造全新式的书院社区。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着力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利用书院空间,结合已有育人元素,高效推进协同育人,进一步健全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了“专业导师学业指导、发展导师社区互动、异科导师跨科培养,企业导师职场引导、学长导师助力结对、校友导师协同培养、朋辈导师互助帮扶、生活导师维稳护卫”的全员育人格局。书院紧扣学生群体特点、把握年级特征、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实施四年系统化的分类指导,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关注、全程负责。同时,书院还立足成长规划、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就业考研等学生成长需求点,设置不同导师,同时打破时间、地点的壁垒,让思政教师课内的“独角戏”变成书院里师生同奏的“大合唱”,全方位疏通思政教育中的“堵点”,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以打造“家文化”和“领导力”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好思政协同育人,学校将书院文化建设作为思政育人立脚点,通过打造“红色观影”学堂、经典研读分享会、续走“红色文化传承之旅”、“青春思索”师生主题沙龙等思政教育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荷塘文化节、农耕文化展览、农耕系列实践课程等劳动教育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其中。北山书院以打造“党建书院”为目标,专门建立了党建品牌培育基地、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营造浓厚党建文化氛围。
05 艺术传媒学院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艺术传媒学院长期致力于进行教学课程改革,结合国家推出的思政育人思想,立足于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打破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建育人大格局。
本次6门课程获批为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是对学校近年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管理、建设等方面给予的充分肯定。学校将依托本次获认定的课程进一步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点、人人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内容来源:重庆移通学院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