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目标
《水工程施工》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工程人才的特色课程。
通过挖掘和传承哈工大百年名校的红色基因,选取国家超级工程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典型案例,在授课过程隐性融入伦理道德、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和工程伦理教育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自觉地“立足环保,服务民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筑牢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针对工程类专业课程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紧密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课程采取“课程知识要点+工程案例+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模式,将关键知识点与工程案例相结合,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潜移默化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和工程伦理教育等。形成了“一二三”的教学思路,即以环境和民生为一条主线,通过遴选两个思政元素库中的元素和案例,融入未来工程师培养的三个教学环节。
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实践
0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对课程改革并重构,重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通过对典型工程实践案例的讲解,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02 与时俱进挖掘和积累思政元素
课程团队在平时的教学科研中,特别注重挖掘和积累思政元素,已经形成了两个思政元素库,再结合教学内容从中选取合适的元素,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厚植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增强“未来工程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03 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创新课程考核方式,采用更注重学习过程的累加式考核。课程满分 100 分,包括:雨课堂线上答题及线下课堂互动占 30%;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汇报工程案例占10%;平时作业占 10%,课后作业与主观题答题;期末考试占 50%,考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近年来,课程团队获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国家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三等奖1项、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团队教师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突出贡献奖、哈尔滨工业大学立德树人先进个人标兵等。
课程团队接受《光明日报》采访,介绍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经验体会,该报道在求是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转载。哈工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哈工大研究生公众号均发推文宣传。
课程团队多次受邀在全国高校给排水专业教指委会议上,围绕课程思政、科研育人做大会报告,并进行教学示范,获得近百所高校教师一致好评。立足一校三区,面向黑龙江,辐射全国,为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学堂在线平台等开展课程思政讲座及教学示范80余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