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课(教育部)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教”改革培育实用型医学人才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面对医药卫生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创新求变的精神,依托百年文化积淀,系统推进“三教”改革,构建适应新时代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天津经验”。

一、校院互培,共育“双师型”教师团队

11月18日,全国口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天津成立,共同探索产业急需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作为牵头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这也成为学校推进“互通共用、互培共管”双师队伍建设,实施“双岗共育、双能提升”师资培养的又一有力平台。

多年来,学校与医院、企业建立健全“专业双带头人”、工作量互认、资格互认、兼职教师遴选等制度,系统推进学校专任和来自行业一线专家组成的双带头人制,形成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课、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任职的互通共用机制。如今,学校教师与医护药技骨干、大师工匠、技术能手形成合力,构建了一支稳定的由校内外“专业双带头人”引领,具有“双师”结构、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院企还将教学纳入整体工作中,提高了兼职教师主动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等系列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期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从新入职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课程和专业负责人的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实现教师和医师“双岗”共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双能”提升。

二、校院互通,共建“岗课融合”教学资源

11月15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学院聚焦“人工智能与健康服务”主题召开教材沙龙。会上,学校强调了《人工智能与健康服务》课程及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表示将通过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和健康服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医疗行业对智能化、精准化服务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了“校院协同,共建共管”的建设机制。通过组建医教联合体,推进校院协同、岗课深度对接,遴选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等多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紧密依托的校院联合体。这一联合体不仅实现课程共建共教、资源共研共享,还实现场所互建共管、师资互聘共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学校与医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改革与学业考核评价,及时对接医药卫生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岗位规范,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

学校还建立了“标准引领、岗课融合”的资源建设模式。牵头组织修(制)订医药卫生大类32个教学类标准,明确岗课融合资源建设“四要”原则。围绕卫生健康真实岗位要求,形成在线精品课、课程思政示范课、新形态教材、数字化资源等系列建设标准,引领高水平建设。

三、校院互融,共施“工学结合”教学方法

11月初,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临床疾病护理技术技能赛项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来自全国的49支代表队参加。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选手们在比拼技能的同时,也将学校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成果做了一次生动的展示。

学校创新校院协同“三融通”、岗课“四融合”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推进素质培养与卫生职业精神融通、教学资源与卫生行业资源融通、专任教师与医护药技骨干融通、课程设置与医护药技岗位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教学实施与岗位情境融合、教学评价与执业资格考试及职业技能大赛融合,将卫生职业精神、医教协同要求有效落实到卫生职教校院协同、共同育人的实践中,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的需求。

学校还创建了校院协同、岗课融合的“一二三五”实施路径。校院组织“一体化”。教学实施“双情境”,即建成“校中院”,实现“在职业环境中教、在岗位情境中学”;建成“院中校”,实现“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课程评价“三统一”,即与医护药技岗位工作要求、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技能大赛要求相统一。课程建设“五共同”,即共建课程团队、共建课程标准、共建课程资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组织考核。


关键词:在线精品课;三教改革;职业教育新模式

内容来源:天津教育报刊社 、天津市教委会

关键词:在线精品课;三教改革;职业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