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智能体建设(新双高)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打造“教师-学生-GAI智能体”协同教学模式——人工智能翻转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025年6月25日上午,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组织23网络技术1班开展题为《python判断语句——基于AI森林防火预警系统案例》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探索互联网+、人工智能翻转计算机专业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教学活动是基于扣子平台开发的GAI教学智能体的创新应用,通过整合校本资源与在线平台,构建混合学习环境,形成“教师-学生-GAI智能体”三角色协同的教学模式。

undefined

项目驱动——有效开展

教学策略上,本课堂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案例导向,以 AI 森林防火预警系统为载体,将判断语句融入“置信度+多传感器”的真实任务,与混合学习中“线上知识铺垫—线下实践应用”模式高度契合。例如,课前通过微课激活基础语法,课中利用物联网设备展示传感数据,使抽象逻辑转化为可操作的职场任务。同时,实操环节的分层任务工单(基础/进阶/挑战)满足不同能力学生需求,避免“一刀切”教学,体现了混合学习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混合学习环境——有效支撑

线上平台使用学习通的预习数据报告,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情,调整课中如流程图解构的讲解重点,体现“以学定教”。技术工具使用亿图图示绘制流程图辅助,构建思路,实现编程可视化,豆包 AI 编程助手根据《多维评价表》针对性评分并优化代码,与教学策略中的“AI 赋能编程”形成闭环。

评价模式与教学目标——有效匹配

课堂评价环节,基于“小组—教师—企业”的三维评价体系与素养目标中的“职业意识培养”深度融合,同时将《Python 编程多维评价表》的编程要求贯穿“编程实训—AI项目测试—评价总结”全过程,强调代码规范性,直接对接行业标准,使评价成为连接课堂与职场的桥梁。

本次创新教学模式是我校攻坚揭榜《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项目中,对互联网+、人工智能翻转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实验研究,在计算机专业老师的共同研讨中逐渐孵化,通过三轮智能体优化与实验教学的行动研究,不仅实现了单一课程的教学突破,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扩展的混合学习环境设计范式。目前正进一步加大该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

来源: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


关键词:智能体,课程智能体,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