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新的历史节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将在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以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对外开放办学,着重思考应如何进一步将国际化传统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途径,为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先行经验和解决方案。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与世界各地15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努力提升“在地国际化”水平,营造同理、融合、全球共通的学习工作环境。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有目标地布局引进借鉴不同国家、多个学科的优秀办学实践,融入优质国际资源,建立系列国际化办学特区,带动全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实现了从1.0引进模仿,到2.0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再到3.0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跃升,再塑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006年,成立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领袖型工程人才;2010年,成立致远学院,并于2014年推出“致远荣誉计划”,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和未来的科学大师;2012年,成立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贯通融合中法工程人才教育体系,培养精通中英法三语的精英工程人才;2014年,建设数学科学学院成为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2015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2017年,成立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共建中俄联合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特班;2018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2021年,以密院为基础,聚焦未来能源和未来健康技术,成立学科交叉融合和高度国际化的未来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年,成立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培养现代城市农业领军人才。
经过持续建设,学校以开放促改革,提出了“国际视野、学科交叉、创新为道、质量为本”的I3Q育人理念;以国家战略为导引,重塑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改革促发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融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改革经验做法带动了全校整体性发展,形成了全校人才培养新格局。全校形成了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多学科自然融合、重实践求创新、开放生态为特色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并最终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本成果有效解决了以下关键教学问题:
一是如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借助全球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培养兼具国际化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如何形成开放共赢格局,促进人才培养能力跨越提升,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最终领跑世界的蜕变?
三是如何突破办学特区壁垒,实现试点学院与传统学院的融合,以国际化赋能全校整体的人才培养?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形成重数理基础、重交叉的学习文化,校园开放创新生态激发学生学术追求,毕业生积极选择服务国家重点行业。改革经验带动全校整体性发展,充分发挥国际化办学特区学院的经验辐射作用,由点及面带动全校人才培养改革和整体性发展,实质性推进学校大平台人才培养、融合课程建设、教学运行管理、教师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改革。国际化办学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在历次本科教学评估中,国际化人才培养被列为学校的重要办学特色得到专家组高度认可;“多模式、多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入选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来华留学工作形成“交大方案”并获全国首个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八年认证期;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已成为名扬中外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典范。
内容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教学成果奖,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