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全球信息革命浪潮下,信息类基础课程在各领域学生知识构建和素养培养方面不可或缺。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人才培养“要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融合发展转变”的明确要求。
信息类专业学生是前沿创新引领和攻克“卡脖子”难题的未来中坚力量,为迎接层出不穷“信息+”新技术更迭挑战,亟需基础课内涵同步升级,以跨领域融通、高阶思维等能力应对未来发展的复杂情境,即“信息+”需求。非信息类专业学生面对原专业“+信息”交叉融合的新机遇、新挑战,亟需构建信息基础知识体系,提升跨领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即“+信息”需求,但受到所在专业的师资、实验条件等多重资源限制。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面向信息技术未来发展,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厘清信息领域的核心知识基础,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依据教指委的指导性专业规范,精简领域知识,重组实验,按知识领域将课程模块化,重构出涵盖6大知识领域和1个综合实践的基础课程体系。针对“信息+”需求,以“内容高阶性、课践深融合”迭代升级课程内涵。针对“+信息”需求,开展深广度定制和综合性课程建设。
学院主动对接学校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注重课程体系联动增效的顶层规划 ,统一部署落实。第一课堂以“内容高阶、实验综合”为核心,11门课程中10门建成国家一流或上海精品。以“课践、赛教、产教”深融合提升课程开放性,实现理论-实验-实践与第二课堂 紧耦合。自主构建多维度成效观测系统,持续反馈改进。本体系通过金课群的叠加效应,课内外综合培养,形成系统连贯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目前,全校每届65个专业,3800余名本科生受益本体系。支撑学校2014年开始的“工科”、“生农环化”等平台式人才培养,2018年后还支撑教育部四新专业建设及强基计划。本体系共享信息类专业优质资源,引领“+信息”高水平建设,推动专业间交融共进,获2022年教育部官网报道。
内容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教学成果奖,信息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