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奖(教育部)

国家级教学成果展示:三位一体 五能复合 全链服务:区域支柱产业设备高级管家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成果背景与问题

在智能制造技术日益发展,区域汽车及机械制造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针对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需求不同步、培养学生复合能力的支撑不足等问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装备智能化发展新需求,依托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对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了专业产教深度协同培养“五能复合”设备高级管家的系统方案。经过10年的研究与实践发现,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学生德技双馨,“懂工艺、精维修、擅集成、能改造、会管理”复合能力突出,岗位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解决了智能化装备维修管理人才复合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项目成效显著。


ed_1748237711951124.png


二、主要做法

(1)搭建了“三位一体”产教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聚焦研发、育训、服务三大功能,搭建了由“协同创新研究院+工程实践中心+设备运维中心”构成的产教协同实体化育人平台,为专业发展集聚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企业研发项目,实现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共享。


ed_1748237737375172.png


(2)形成了“五能复合”设备高级管家模块化课程体系。

    分析岗位需求,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懂工艺、精维修、擅集成、能改造、会管理”的“五能复合”设备高级管家,创新“结一课,成一事”人才培养理念,依据职业发展规律,制定系列培养标准,构建专业“五能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系列教材,系统化产教深度协同育人。


ed_1748237761813321.png


(3)建成了面向企业设备开展 “全链服务”的结构化师资团队。

    结合“三位一体”平台,完善工程“研发-应用-实现”全链技术团队,服务企业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升级改造”全过程,在技术服务中打造复合型教师,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同时将真实技术服务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产教互促。


ed_1748237793980748.png


三、成果的应用推广效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成为国家“双高”专业群牵头专业,师生参加设备点检比赛获全国一等奖,获首批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届全国教材一等奖,牵头制定国家教学标准和机械行业服务“一带一路”技能标准,在第三方组织的2021、2022年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连续排名全国第一。《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等20家媒体报道了培养复合型“设备高级管家”做法,推广应用覆盖30所院校,为专业与区域产业深度协同、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一)学生受益面广,复合型设备运维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机电设备类专业5560名学生受益,学生参加设备点检等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24项。毕业生快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发展潜力足。柳工集团一线班组长等核心技术岗位,80%是柳职毕业生;海外技术岗位,20%以上来自柳职。毕业生中已有国家技能大师4人。

(二)专业成为国家“双高”专业群牵头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建成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虚拟仿真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研究院1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编写教材18种,其中国家规划教材8种,获得国家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专题论文110篇,核心论文14篇。撰写14份研究报告、19份实践案例,制定37项产教深度协同育人管理办法及制度。

(三)入选首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专业服务能力强

创建了“院士领衔、博士担当、技术能手加持”的专业技术团队。引进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培育智能制造方向领军人才3名、专业群带头人2名、广西技术能手14名,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教学及企业培训标准14个。

(四)被国内外院校吸收借鉴,推广应用效果突出

成果得到自治区内外23所中、高职院校学习借鉴。前来参观学习院校达200所,参观人次2680人次;开展AHK考证及师资培训300人次;设备精益管理推广到30所院校。在全国、全区教学改革会议上做经验交流报告8次。成果受邀在第六届中国职业教育合作峰会上做《产教融合新路径:多主体共建高水平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报告,分享产教协同育人经验。设备运维标准应用到沙特、泰国等5个国家。


ed_1748237524966644.png



(五)力促企业技术创新,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

毕业生70%在广西就业,是企业维修班组长、工程师的主要来源。近五年企业技术培训30000人次,技术项目201项,发明专利87项,技术服务到款由2016年的45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6934万元。工程实践中心每年为柳工等20多家企业生产零部件20余万件。团队研制“汽车钣金件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将检测用时从50秒缩短到2秒,提高了检测效率,助推企业技术升级和成本节约。


ed_1748237815646665.png


经过10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内容丰富,过程扎实,视角新颖,应用价值高,在全国机电设备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突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以及制度标准制定等方面,阶段性成果显著。面向未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紧跟智能制造新技术,深入研究和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教材、教法改革,进一步丰富推广渠道,扩展辐射效应,切实发挥好引领作用,更好展现职教情怀和“职教担当”。



内容来源:枊州教育

关键词:教学成果奖,创新团队,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