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学校参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以承担省域“双高”建设、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等重点任务为契机,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构建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服务的“襄汽”智慧校园新生态,校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迈向应用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新阶段。
二、主要做法
1.融入智慧学习,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
一是搭建一体化教学应用服务体系。运用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课程管理、教师资源管理、学分认定、实习实践、教学评估建设等多个环节,形成闭环的教学管理流程。覆盖学生在校的全生命周期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从选课指导、学业跟踪、实习实训到毕业管理的全方位服务。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学生、家长的需求,结合内置评价反馈机制和持续优化功能,收集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与评价,驱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管理策略的不断迭代升级。二是夯实混合式教学数字基座。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开发建设为抓手,建有国家级智能制造与汽车应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建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13个虚拟实训室,建成VR虚拟仿真思政实践实训中心,打造“沉浸式”思政课。积极参与或自主开发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成专业群教学资源库2个,建成在线精品课程61门。三是打造线上课堂教学新样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运用智慧职教、MOOC、职教云、学银在线、“尔雅”通识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规模化实现在线自主学习、辅导答疑、师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2.融入智慧管理,塑造整体智治新格局
一是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有校本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融合门户平台,新建和集成教务、学工、人事、科研、财务、办公、后勤保障等10多个核心业务系统,消除信息孤岛,打破数据壁垒。二是建立校本数据标准。完成数据动态汇聚,确保一数一源,建设共享开放、安全可控的数据资产生态。通过对教学、科研、人事等数据的整合,打造了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全域数据库。建设15个业务系统的采集、清洗、入仓近500张数据表,上千万条数据,起草相关数据治理制度规范文件,发布6个大类200多个数据标准。三是助力教学诊改提质增效。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成了目标支撑管理(OKR)、专业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信息系统,搭建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数据平台。通过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发展数据的集中存储、共享、分析、呈现,实现了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展示、发展目标监测与预警、常态化诊断与改进。
3.融入智慧生活,强化信息支撑新保障
一是建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通过智慧学工平台、学生心理健康平台等系统,学生从入校、在校、离校的全周期和“招、学、体、住、餐、业”等在校生活全领域,提供集成化线上高效办理服务,推出数字迎新,新生真正实现了“一码入学”,极大提高了迎新工作质效,迎新更“赢心”。二是打造一卡通校园便捷环境。利用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内水电消费、图书借阅、门禁、考勤等的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便捷。三是建设智慧型平安校园。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校园全覆盖,在重点区域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建成集基础监控、门禁管理、告警中心、车辆违停、宿舍考勤等为一体的智能安防平台,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4.融入智慧服务,优化师生服务新体验
一是实现学校管理服务“一网通办”。利用“微服务”构架建立网上办事大厅,统一信息管理与资源平台,畅通部门间数据流,并且通过流程工具快速构建校内各部门轻量级管理流程需求,快速完成信息化覆盖。实现教职工请假、教师调课等服务事项35项,基本实现工作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二是赋能“2+3”助力学生成长工程。构建“思政教育、事务办理、咨询服务、信息发布、数据分析和学生组织”等模块为一体的“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三是创新线上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平台,从活动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构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课外活动评价体系与成长档案,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开展活动1468次,参与75147人次,认证597922学时,志愿服务时长68206小时。
三、成果成效
学校入选为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共同体成员,立项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入选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参与省级教学资源库5项。获得1门省级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入选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3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四、推广应用
学校借助“四个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了襄阳市工业学校数字校园转型升级,建设成果在保康职教中心数字化转型得到应用。学校党委书记在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主办的“数智教育:机遇、挑战、创新”研讨会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学校打造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服务的襄汽智慧校园创新实践和经验特色。
关键词:双高建设,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