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高建设(教育部)

“双高”建设成果典型案例——“智”汇力量 开启国际合作新局面 国际合作

一、实施背景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已成为一条必由之路。它不仅是高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智能制造与装备专业群奋力以“职教出海”为契机,携手国际知名企业,以共建产业学院为载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面向海外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经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二、主要做法

1.打造国际平台,增加国际合作粘度

为了持续赋能高技术人才开发,服务“引进来”战略。智能制造与装备专业群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西门子PLC应用技术核心为基础,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联合成立了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的重点工作中,明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成功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在与西门子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参与共建优质国际化教学资源,打造国际化认证体系。提升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体系,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数字化工程师。

2.参与标准建设,构建了“老挝”的国际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员IVET4级”和“电梯工程技术员IVET4级”老挝职业教育标准的开发。针对老挝国家重点行业职业技能岗位,优选中国同等职业标准,经本土化修订后,按照老挝国家相关流程注册认证,与配套专业教学标准一并纳入老挝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指导老挝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3.对接国际赛事 提高国际赛事精度

智能制造与装备专业群于2023年11月成功承办了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五届3D打印造型技术(金属)决赛。通过本次赛事更好的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桥梁。有力的提高了专业群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化技能培养精度,增强了师生参与国际性大赛经验,提升学生技术、技能。


三、成果成效

1.深化国际化合作,主推产业学院运行

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正式成立和运行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深入国际化合作具体体现。于同年4月成功学举办了第一次理事会,确定了组织架构,明确了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任务,为产业学院实体化、规范化运行在组织机构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2.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成效初显

学校作为获得授权证书的12所院校之一,成为首批西门子战略合作伙伴,建成西门子机电国际认证中心(见图1)。同西门子国内认证中心的成立,将形成“纵向及顶”“横向达边”的自动化工程训练的新体系。已共同培养来自多个院校数字化工程师50多名。为“引进来”战略实施具有很强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第二期项目(见图2)。


ed_1748249483532387.png

图1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授权证书院校之一


ed_1748249530222343.png


ed_1748249557304886.png

图2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第二期项目院校名单


3.聚焦标准输出 助力职教“出海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走出去”战略行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员IVET4级”和“电梯工程技术员IVET4级”职业教育标准,经本土化改造后,成功纳入老挝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见图3),学校获“老挝职业标准开发优秀建设单位”称号。有力的助推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配套输出数字化教育资源、教材、课程标准、实训标准、服务标准和质量标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积极探索双向互通的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ed_1748249594180639.png


4.弘扬工匠精神 国际赛事出彩

弘扬工匠精神,数字赋能国际赛事,定期组织师生参与国际性大赛,师生技术、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在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五届3D打印造型技术(金属)决赛中,我校参赛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见图4)。


ed_1748249705155663.png

图4 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证书


四、推广应用

1.通过西门子国际认证中心,打通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质量“学习-实习-就业”通道,帮助合作院校全面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数字化工程师,同时可为区域内兄弟院校提供培训认证服务,在华中地区独树一帜,具备示范引领作用。

2.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立足岗位需求,通过不断丰富优质国际化教学资源,共同制定《西门子国际机电一体化国际认证》培养方案。现已纳入中欧人才培养基地,会得到有力的实施与推广。



内容来源: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双高建设,双高专业建设群,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