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数字化转型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同时,会计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先人一步。因此需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深入研究、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指导意见》,通过驻企工作站、会计工厂等方式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针对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与高水平专业群,实现校企双向赋能,助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主要做法
(一)建立驻企工作站,打造校企交流前线平台
为强化课岗证融通,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促进教师树立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的理念,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主动实施校企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总结提炼经验,形成理论成果;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与员工的磨合期;形成校企兼容的工作团队,提升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素质,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在企业建立、运行“教师驻企工作站”,推动和深化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达成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
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会计专业群教师驻企工作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开展横向课题项目研究 、提供社会服务等;企业提供办公设施给驻企工作站的教师,提供学生见习、实习场所与岗位,优先接纳合格毕业生就业。校企共同新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与
由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师驻企工作站”运行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驻企工作站”的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大数据相关技术改革等服务。企业方面根据专业实践教学要求,负责制定见习实习场地使用、指导,教师企业实践等管理办法,使“教师驻企工作站”有序运行。
校企交换轮岗,实现双向赋能
按照实施方案,会计专业群教师轮流到“教师驻企工作站”开展挂职锻炼。同时按计划聘请企业单位财务负责人、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并且将这些兼职教师安排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出走上讲台能上课,下到企业能实操的优质“双师型”教师,拓展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实现教师、企业员工双双获利,校企双赢的局面。
关注学生管理,建立考核制度
企业要对学生见习实习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实践能力;企业“教师驻企工作站”的教师负责学生思想、行为管理,工作、生活的协调与服务。企业负责对所属“教师驻企工作站”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进行考察和审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实际贡献等。同时对培养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有: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业务接受能力、实践能力等。
(二)共建会计工厂,供学生实习实训
数字经济是伴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孕育兴起的经济模式。它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经营性校内会计工厂,通过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中财务自动化处理流程与软件应用的展示、操作,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工作的先进与便利,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的数字化生态,实现实践教学生产化、教学环境工厂化、教学内容项目化。
成果成效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与江苏吉麦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成功达成协议,建立驻企工作站,学生可以到企业实训、实习,教师可以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财会咨询服务、开展企业调研和挂职锻炼;企业导师可以参加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对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建立会计工厂与各类会计实训室,显著提高师生数字化素养,学院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产教融合方式,学院教师能够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就业率、实践能力。校企的双向赋能,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内容来源: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关键词:又高建设,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