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是金属材料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述金属材料(主要是钢)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其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的原理和工艺。课程包括相变理论和热处理工艺两大部分,相变原理主要包括钢在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冷却过程中的珠光体、马氏体及贝氏体转变,以及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以及钢的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硫、渗硅等表面处理工艺,过冷奥氏体转变图,淬火应力与淬火缺陷等,并适当反映热处理理论与工艺发展的新成就。
适用专业(5)
高职(2):金属材料质量检测-旧、金属材料检测技术
本科(1):金属材料工程
中职(1):金属压力加工
技工(1):金属材料分析与检测
适用课程(1):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相关思政元素(14):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向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勇往直前、坚韧挺拔、坚守初心、磨练意志、海纳百川、道路自信、以人民为中心、不畏艰难
一、课程思政改革背景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是金属材料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述金属材料(主要是钢)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其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的原理和工艺。课程包括相变理论和热处理工艺两大部分,相变原理主要包括钢在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冷却过程中的珠光体、马氏体及贝氏体转变,以及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以及钢的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硫、渗硅等表面处理工艺,过冷奥氏体转变图,淬火应力与淬火缺陷等,并适当反映热处理理论与工艺发展的新成就。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结合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和知识体系,有机融入德育和相关历史名人故事,是充分挖掘学生对自身特点的领悟,反过来支撑其对课程知识重要性和养成学习习惯的更深刻领悟,这也是提升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思政内容探索
2.1 钢的概念与钢铁意志寓意
作为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钢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不区分钢和铁,而直接称作“钢铁”,由于其广泛的使用和优异的性能,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强硬、坚韧的代名词,因而出现了一批相关的耳熟能详的词语和称谓,如“铁人”王进喜,“钢七连”、钢铁意志、钢筋铁骨、铁人三项等。不过,在金属材料科学领域,钢与铁都是指以铁元素为主的铁-碳合金,但也有所区别,含碳量为0.0218%至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量小于0.0218%称为工业纯铁,大于2.11%小于6.69%称为铸铁,如图1所示。
......